關注女性生殖健康 促進婦科學術發展
關注女性生殖健康 促進婦科學術發展
2013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學術研討會
暨第三屆中國及亞太地區婦科腫瘤微創治療高峰論壇
來源:中國婦產科在線
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及亞太地區微創婦科腫瘤協會(香港)聯合主辦,中日友好醫院承辦的“2013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中國及亞太地區婦科腫瘤微創治療高峰論壇”于10月1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有300余名國內外婦產科專家和醫生共聚一堂,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和討論。
本次大會開幕式邀請到衛計委婦幼健康司張世琨司長出席并講話,她指出,目前我國婦科疾病高發,關注女性生殖健康意義重大,需要政府和各位醫務工作一起努力做好婦科疾病的防治工作。
中華預防醫學會蔡紀明秘書長在開幕致辭也中提到,促進女性生殖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跨部門、多學科的參與,本次會議是在搭建政府、企業、學術團體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共同提高我國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大會主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Felix Wong在開幕式上回顧了以往在中國舉行的兩屆“中國及亞太地區婦科腫瘤微創治療高峰論壇”,短短十年的時間,他看到中國和亞太地區微創婦科腫瘤領域取得了很大發展,本次會議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提供國內和國外專家交流的機會,推廣微創婦科腫瘤手術,使手術更加安全,為更多人所能接受。
作為大會承辦方中日友好醫院的許樹強院長在講話中簡要總結了本次會議的重要內容,一是婦科腫瘤的三級預防,一個是微創手術的發展。中日友好醫院是國家腫瘤中心,未來的發展方向要進行無痛診斷和治療,盡可能向微創領域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前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院士致也致以殷切的寄語,他認為通過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的講座為大家帶來最前沿的技術和進展,意義深遠。
本次大會的執行主席中日友好醫院婦產科主任凌斌教授主持了大會開幕式并對本次會議給予極高的期許:“作為本次大會的承辦單位,我們期待大會的召開,心儀已久,我們滿懷熱情地歡迎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和婦產科同道們,今天在這里高朋滿座,熠熠生輝,期盼能夠點燃學術創新思想的火花,期盼分享世界婦科腫瘤防治領域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期盼中國女性生殖健康學術事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蓬勃發展?!?/span>
參加大會的嘉賓還有國際乳頭瘤病毒學會主席Tom Broker,韓國漢陽大學醫學院婦科腫瘤、微創外科主任Joong Sub Choi,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醫學院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周芷等及國內外近40位婦產科知名專家及300余名婦產科臨床工作者共同交流、探討女性生殖健康領域的新進展。
大會通過主題發言和分會場交流的形式,探討婦科腫瘤,特別是宮頸癌的流行病學、病因、預防及婦科微創治療的新技術、新進展。Tom Broker帶來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講解的主題是“Mechanisms of HPV”,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中國及亞太地區微創婦科腫瘤協會(CA-AMIGO)主席Felix Wong教授的主題是“The next steps of gynecologic oncology development in Asia Pacific”對亞太地區婦科腫瘤的發展進行分析和總結,并進行展望。謝龍旭教授分析新型宮頸癌篩查技術在廣東農村地區大規模應用,研究的結果是在農村地區開展宮頸癌篩查,高危型HPV檢測相對于細胞學檢測,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具有一定推廣價值;液基細胞學檢測相對于巴氏涂片細胞學檢測有更高的靈敏度和更好的制片效果。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宋磊教授講解了HPV與宮頸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篩查大大降低了宮頸癌的死亡率,醫生通過篩查,可及早發現并治療宮頸癌,目前已有兩種檢查被用于宮頸癌篩查,宮頸涂片檢查和HPV檢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廖秦平教授對中國宮頸癌篩查策略進行探討,2009年我國宮頸癌發病率12.96/10萬,位于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七位,中國子宮頸癌流行病學的現狀令人擔憂,我國每年新發病例13.15萬,占世界宮頸癌新發病例的28.8%,每年約5萬人死于宮頸癌。中國宮頸癌的防治刻不容緩!山西醫大二院郝敏教授對美國宮頸癌篩查指南進行了解讀,指出由于宮頸癌的發生率需若干年,沒必要進行太頻繁地篩查,應根據女性的年齡及臨床病史推薦最佳篩查間隔。
在分會場的學術交流中,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婦產科王沂峰教授展示了陰道惡性腫瘤的微創治療與重建技術,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羅喜平教授則對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治中的評價進行了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王剛教授分析腹腔鏡下腹膜后淋巴結切除血管損傷的預防與處置等。諸位專家手術操作演示行云流水,令所有與會醫生領略到專家們精湛技藝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直至臨近會議結束,各分會場仍然熱度不減,學術氣氛濃郁。